+ + + +
阳春三月,宜荆荆恩文旅产业蓬勃生长。
夜晚的女儿城和三峡人家演绎土家风情,明显陵和荆州古城闪烁历史风韵,旅游市场逐渐火热,客人来自四面八方。
“宜荆荆恩”城市群四地山水相连,文化相通。区域内共有5A级景区7个、4A级景区47个,资源禀赋得天独厚。
如何发挥集聚效应,实现价值最大化?三峡大学旅游规划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、教授阚如良认为,要围绕“最大公约数”集中发力,打破城市群行政体制壁垒,推进“宜荆荆恩”城市群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。
去年,宜昌相继召开“宜荆荆恩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联席会议和城市群文旅产业一体化发展工作会议,多项章程和协议获得通过,并成立了“宜荆荆恩”城市群文旅产业一体化发展联盟,一体化工作机制初步健全。
四地文化和旅游局及相关旅游企业以品牌共塑、资源共享、产品共推、利益共赢为基点,从建立协同机制、推动区域统筹发展到共同卖好山水、卖好文化……优势资源加快汇集。
截至目前,联盟已推出“宜荆荆恩”避暑线路、策划柑橘采摘、运动休闲精品线路、谋划横跨四地的“巴楚故国文化游”房车露营自驾线路等产品。
为实现一卡畅游的愿景,去年9月,宜昌召开联盟第一届第二次会议,会议对“宜荆荆恩”城市群文旅惠民卡进行大量研讨、修改和协商,还邀请支付宝、美团、携程等互联网企业相关人员介绍实施解决方案。
聚沙成塔,聚木成林,“宜荆荆恩”城市群正形成“四地一心”协同发展新局面。
问安镇同心花海万株樱花迎春怒放 曹云桐 摄
向下滑动查看全文
3月22日,春分刚过,枝江市问安镇的同心花海樱花园,已是一片花的海洋。漫步园区,只见挂满枝头的樱花,迎着和煦的春风竞相开放,衣着亮丽的游客们穿梭其中,踏春赏花、拍照打卡,一幅醉人的春景图在大地上徐徐展开。
“目前盛开的是早樱,园区樱花数量达十万余棵,共有香水、中国红、红粉佳人、染井吉野等4个品种。”同心花海樱花园工作人员杨向晴说,早樱花期长达20天,晚樱将于本周末盛开。目光所及,除花之外,园区活动也异彩纷呈。市民周大勇告诉记者,周末假期,不少周边城市的游客来这体验枝江乡村旅游的魅力。
从“樱之律动”市集音乐会到“花花仙子”汉服游园;从“渔乐无限”钓鱼比赛到“樱花树下共联欢”广场舞比赛……人们在此尽享假日休闲的美好时光。记者了解到,问安镇观光农业的大发展,在推动相关产业链不断延伸的同时,还促进区域内不少农户实现增收。
石丹宜是万水桥村民,每年同心花海的樱花节,他都会来集市上摆个小摊,卖点问安马蹄、鱼腥草等当地土特产。“整个花季会持续两个月左右,来这儿的旅客都会带点土货回去,生意好能赚三四千嘞!”他说。
枝江市同心花海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玉梅向记者表示,同心花海创新探索,在花卉种植、花卉工程应用以及花卉旅游、花文化传播等方面渐渐蹚出一条多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子,还带动了村民和周边200人实现就近就业。
以花为媒,枝江市问安镇近年来坚持“农业+旅游+文化”的综合发展模式,着力开发“赏花经济”, 实现从“美丽乡村”到“美丽经济”的转变。
同心花海、殿春园林、樱花节、归隐民俗……一大批特色产品正乘着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的东风,激发出农旅文融合发展的新活力。
3月21日,记者趁着夜色走进郢城文化园,在这里目睹了郢街夜游的魅力。
“手打藕粉,又稠又甜;传统烤苕皮,香糯酸辣;荆楚纪念品,纯手工制作……”夜幕降临,在郢城文化园内,灯火温馨、人头攒动,商贩叫卖声不绝于耳。
去年11月下旬开园的郢城文化园,是荆州市文化旅游精品项目之一,园区按照“一街一城一园”的总体布局打造,郢街是其中重要板块。包括郢街在内的项目一期工程总投资3.8亿元,利用东门城门、古桥流水、仿古文化商业街、郢城文化浮雕群、城垣亮化景观灯等元素,共同构建郢城古朴风格。目前已布局度假酒店、餐饮、文化、商业等业态,为荆州方特园、荆州园博园等景区提供商业配套。
跟着游客走过郢城城门,踏上拱桥,600多米长的郢街在夜色中苏醒。暖红灯笼成排悬在街区上空,烘托出木墙黛瓦的古朴,霓虹灯带色彩跳动,闪烁着斑驳的历史。古桥边,大片的油菜花环抱潺潺流水,隐约从船坞里飘出的乐声回荡在郢街夜空,餐厅里的年轻人杯盏间诉说着白天的故事。
“夜经济是拉动文旅产业发展的引擎,这不仅是‘胃口经济’,更是‘文化经济’‘情怀经济’。点亮郢街夜经济,既需要丰富多样的物资供应,更需文化产品作支撑。”徜徉在郢街,街区营销部副经理刘操说,街区在格调上精准定位秦汉风格,秉承包容开放的原则,按照吃、看、玩的类别规划郢街内40多家商铺,还打造烟火九歌专区,沿河造景,搭建舞台,组织街区歌舞、灯光和焰火表演, 点燃市民夜间出游热情。
“你看!这家店里充满儿时回忆!”顺着游客欢欣的声音望去,右边的商店门口,一位老师傅打着麦芽糖,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,商店货架上摆放着怀旧的发条玩具和80后怀旧食品;左边的亭子里,游客们拿着红色绸带的愿望签,踮脚挂起;再往前走,还有一名穿汉服的游客,正在拉弓射箭。
从背街转出去,师傅们正在布置摊位,抬头一看,崭新的匾额上书“星光集市”。刘操说,面对即将迎来的旅游旺季,街区正调整商铺结构,开辟新集市,新增近200个夜间小摊点,引进各类传统和网红美食、工艺、文玩商品,招引高品质商户,丰富夜市消费供给。还将按夏季节令策划推出啤酒节、龙虾节等一系列主题活动,设置古风和现代互动游戏,吸引一批批游客向这条有情怀、有生活温度的街区聚拢,品味这里传统与时尚文化的盛宴。
阳春三月,草长莺飞。荆门市东宝区18.8万亩油菜花迎春绽放,宛如大自然的“调色板”,引得游客纷至沓来,感受春日气息。
3月18日,荆门市油菜花旅游节东宝分会场活动在仙居乡拉开帷幕。在仙居乡三泉村,记者看到,一片金色的花海在阳光照射下更加绚丽。不少游客徜徉在田间地头,沉醉于美景中,用手机将这份美景定格。
“在朋友圈看到有人拍三泉村的油菜花开了,挺好看的,就跟女朋友一起过来赏花。我们从荆襄古道过来,40多分钟就到了。”游客李先生开心地说。沃田桑景晚,平野菜花春。
阳春三月的仙居,一株株葱郁的油菜花尽情绽放,微风吹来,如金浪逐沙,沃野尽染,俨然一幅绚烂的油画。只见媒体人往返于花丛中直播,带领观众云游仙居;摄影爱好者穿梭于油菜花海拍下春日美景,绘下花海盛颜;游客们纷纷打卡拍照,迫不及待地记录分享美丽风光。油菜花盛开让三泉村成了城市居民春游打卡地的同时,对于当地村民来说,这片油菜花的价值不仅仅是观赏,更是增收的保障。
62岁的三泉村村民朱大喜今年种植油菜11.13亩,看到城里来的游客在田里愉快地拍照游玩,他也特别开心。东宝区位于荆山余脉向江汉平原过渡地带,仙居河、象河、九渡港河、马道河、钱河、马家河自东向西呈扇形分布在境内。河流两岸是绵延的层层梯田,肥沃的土地、良好的水源、温暖的气候,特别适宜于农作物生产。
每年水稻秋收结束后,东宝区乡镇村民们都会利用冬闲田播种油菜,既能提高土地利用率,又能改善土壤质地结构,待到油菜花盛开,更能吸引游客前来赏花。经过当地世代农人的辛勤耕耘,如今的东宝大地,已成一汪让人流连忘返的金色花海。
毕兹卡文旅小镇效果图 恩施日报社供图
向下滑动查看全文
3月19日,记者走进恩施毕兹卡文创园建设项目施工现场,只见工人步履不停、挥汗如雨,抛砖、搅拌混凝土、搬运建筑材料,大家铆足干劲,全力冲刺项目节点。
刚下过一场小雨,地上水迹未干,高架塔吊空中挥臂,运输车辆来回穿梭,300多个工人热火朝天地忙着浇筑混凝土。“目前,所有建筑基础建设已经完成,我们正在加紧完成项目功能建设,已经完成近80%,预计今年底完工。”恩施毕兹卡文创园建设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。
毕兹卡文创园建设项目位于湖北恩施学院正大门口,项目占地面积约50亩,主要建设民宿酒店27栋、文创园45栋、商业步行街4000平方米,配套建设水电、消防、绿化等相关辅助设施。
据介绍,毕兹卡文创园是集体育休闲、文化娱乐、行政办公、旅居康养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都市商业区,着力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基地、硒企业总部、大学生创业孵化园、八县市乡村振兴馆,未来项目将承接周边3所高校约5万大学生的商业经济,联动女儿城、硒茶文化特色小镇、龙洞河山水温泉小镇形成旅游联动、文化联动、人流联动的文化产业园。
将文化融入探索,用文化铸魂园区。“我们将在园区内展示出各种地道的恩施特色文化和产品,目前已有约200户农户跟我们达成了合作意愿,未来还将吸纳更多有恩施特色的民俗、民族、饮食、地域文化以及大学生文化,形成恩施文旅品牌,打造属于恩施的商业模式。”该项目负责人说,恩施毕兹卡文创园建设项目完工后,将同时启动招商,预计在2023年6月开园迎客。
来源 | 三峡日报、宜荆荆恩主流媒体联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