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2019年宜昌市导游大赛中,认识了这个文质彬彬的阳光大男孩,带着眼镜,简单的白衬衣,在舞台上侃侃而谈,散发着干净清新的味道。他叫谢东旭,老家在三峡坝首第一镇——太平溪镇,从小到大亲身经历了三峡大坝工程的修建与发展,见证了“高峡出平湖”的伟大殊荣。沐浴在新中国的时代光辉下,油然而生的自豪感,让他在上大学的时候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旅游管理专业,希望通过在大学里专业系统的学习,能够亲自将新中国的发展、将三峡大坝的伟岸、将自己深爱的家乡,宣扬出去,传唱至四面八方!
敏而好学
在校期间,他努力吸取着专业知识,同时不放过任何一次提高自己的机会,从班长到助理班主任再到党支部书记,从学校讲解到代表学校参赛再到考取导游证成为一名导游员。他一直在前进着,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出专属于自己的远方。
书本上的知识专业而又丰富,然而缺少实践经验的他像足了“书呆子”,首次上团的他,紧张、慌乱到忘词,最后因为吞吞吐吐被客人叫停休息,沮丧懊悔的他下定决心一定要通过实练这场考试!于是,他利用课外的休息时间,跑到襄阳古城墙做起了免费的讲解,给南来北往的游客反反复复讲着古城墙的故事。终于,他成功了,每次讲解身边都围着好多人听,夸赞他讲的专业细致。再次走上旅游团队,面对着陌生的游客,他神态自若,夸夸而谈,讲解引人入胜,交上了一张完美的考卷。
2019年5月,他参加了宜昌市第十届导游大赛,这是他第二次踏上导游大赛的舞台了,上一次还是在襄阳求学期间,代表学校参加襄阳市导游大赛。这一次,是他回到家乡工作后第一次参加比赛。抱着学习的心态,他抽出休息时间备赛。然而,正值旅游旺季,旅行社团队多,非常的繁忙,比赛前他一直在带团。所有的准备都是在夜里、在行程间隙中进行的,连参加导游协会安排的培训也是在早上下团后匆匆赶来。然而,哪怕时间再仓促,他还是争取用最好的状态去面对,最终也是取得了进入前二十强的好成绩。可他却对自己不太满意,“无缘进入决赛,还是有些失落的,因为在大二参加襄阳市导游大赛时就已经获得过奖励了。而这次没有更进一步,是自己准备不够充分,认真和自律是我要继续修炼的。”
学以致用
对他来说每一次带团,就是不断学习的过程,每个人都有着各自不同的人生履历。在和游客的交谈来往中,他听取游客的见解,学到新的知识,再融汇贯通消化吸收。在和司机师傅的合作中,他在师傅或善意或恶劣的态度下,不断改正自己的不足,寻找最融洽的相处方式。在和其他导游的交流经验中,他虚心求教,借鉴他人之长弥补自己的不足。
在一次旅游团队的讲解过程中,他正为大家讲解着“三顾茅庐”的历史典故,他的故事是大家熟悉的“隆中对”,团队中一个其貌不扬的七十多岁的老大爷突然提出要他把《隆中对》背一遍,傻眼了,故事会讲,可原文一字不差的背下来,真是把他当百度了吗?插科打诨的混过去了,后面在游客互动的时候,这位老大爷竟然给大家把《隆中对》用京剧唱了出来,这时的他心里充满了惭愧。回去之后,他通读了好几遍《三国演义》,还搜索观看易中天品三国的电视节目,查找关于三国的戏曲来了解。为了讲好古隆中,他从各方面了解三国知识,多个角度了解诸葛亮这个人物。为了一出“三顾茅庐”,他可谓是百探千仿问三国。这样,他在旅行团队中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去进行讲解,再根据游客本身的社会层次,在其已有认知的基础上,讲解其感兴趣的内容,从而增强游客的旅游体验。
学无止境
他的学习之路还在继续,他认为,书本是所有知识之源,学校是最好的学习之田。在丹桂飘香的九月,他返回校园开始旅游地理专业的研究生学业。他说他要秉承家乡名人屈原夫子的精神,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。为自己的梦想坚持着,学海无涯,永不止步!
有诗赠
东窗晚烛夜奋书
旭日破晓起晨读
致力旅游宣扬路 漫漫求索不止步